生活中,心理学好像离我们很远,但事实上,心理学离我们又很近。下面心理学与生活的距离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1
前几日,和三五朋友见面闲聊,这几位朋友行业各异,有做媒体的、当老师的、在国企当高管的、做心理咨询的、还有在家把带孩子和亲子教育推广两者兼顾的,这一群人能聚在一起,背后有着其共同点,或多或少都在学点心理学,大家的话题自然也就离不开“心理学”。
其中做媒体的朋友说:“这年头啊,学心理学真是泛滥,随便遇着一个人,就能跟你聊上几个派系,什么九型人格呀、舞动人生呀、萨提亚、家排呀。那术语……什么连接呀,共情呀,原生家庭,冰山原理,边缘型人格呀,简直就是你若不学点心理学,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当然这位朋友所说的也不尽然,事实上与我们交往的圈子相关,我那从事法律工作的姐姐身边就甚少有学心理学的。
这时,做父亲参与亲子教育推广的男性朋友说:“在育儿方面,妈妈们仍然是主力军,她们对养育孩子这事格外尽心尽力,很多妈妈参加了不少的育儿工作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她们来到父亲参与力协会,心里都带着期望,期望自己的另一半也能全情投入到科学育儿中。我呢,往往成为妈妈们聊天现场的闺蜜,艳羡的对象,教育老公的活耙子,遗憾的是,我更多的是听到妈妈们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剖析着老公们种种的不是,我不知道这样怎么能鼓励到另一个人和你站在一起”
听到这儿,我脑补了一个画面,以前俩口子吵架,陈芝麻烂谷子,新账旧账一起算,再粗狂一些的,通你祖宗十八代,现在,改成文雅的巴拉你的原生家庭,剖析一下你的行为模式。
大家的话题转入到:学习心理学后,如何活出个人样来。多数人认为,在学好和用好之间,有一条漫长的路,这条路上,不乏一些所谓的“说一套做一套”的人,还有一些浅学之后,就开始大胆的做推广做分享的人。而我想说,这一切都是必经之路,在事情变好之前时常会有一段混乱的过程。
2
早在十年前,成功学和心灵鸡汤成为畅销书籍,基本上每个家里都搁置着几本吧,这类书以《卡耐基》、《心灵鸡汤》、《成功的百万销售》为典范,那时,购买的这些书,大多我是没有看完的,但总有一种拥有了即拥有了的感觉,只是,这种神奇的自我催眠很快就被生活打回原形,有着一种无力感。差不多三年前,台湾张德芬老师的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过都市普通人的故事让心理学走进了生活,又有更多类别的心理学成为热门,亲子类、身心灵、自我疗愈、以及用于心理咨询的专业书籍,都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近。
这现象,不仅显示了现代人在精神上有了更高的追求,也反映出自我学习方式的转变。成功学之所以没能让我成功,心灵鸡汤之所以没能让我更美,正是因为“没用”呀,而眼下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坊以及书籍,越来越着重于如何去实践,并鼓励大家用不完美的心态去使用,而在这个过程中便自然的会出现“说一套做一套”或“学识太浅”的心理学践行者们,我相信大多的“说一套做一套”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从外走向内的一个过程。学而致用以及传授他人,远比单纯的听和读,更快让人掌握,所以,这也是普通大众加入到心理学大军所呈现的有进步意义的“混乱”。
3
“你学心理学的,还说别人坏话呀?”
“你学心理学的,还会生气呀?”
“你学心理学的,还不能让着别人点啊?”
“你学心理学的,还离婚呀?”
好吧,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时候,那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口说话了,他说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大咖级心理咨询师都有离婚的经历,你能说离婚就代表没有将心理学践行到生活中么?我想了想,在未进行心理学学习时,我们总是期望着去改变别人,后来发现想得美,谁也改变不了谁;But!还有一线希望,我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而去改变与他人的关系啊;而再往后走,其实你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真的是谁也改变不了谁,唯有你是你。
而在从终点回到原点的这个过程中,只有学习的那个人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有一贯自我的人变得开始理解他人,有取悦他人的人开始学会照顾自己,有自卑的人发现漠视了自己的能力,有耿耿于怀的人开始舒心的叹出一口气。
写到这里,我头顶上方不仅出现气泡画面,场景是这样的:儿女长大成人,正当谈婚论嫁之时,不问生辰八字,只问那亲家一家子有没有学过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