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大全

时间:2017-11-16 编辑:李焕 手机版

  顺迫疗法治强迫症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心理治疗中最棘手且难获疗效的神经症状。这类病人存在明知不必要又无法控制的行为,如反复洗手、数数等。无论给此种心理障碍者讲道理让他去自省,或是用厌恶疗法控制其行为,仍有潜伏的能量得不到疏导。

  我们在矫治强迫症过程中总结出“顺迫法”。其做法就是顺着患者的特定心理欲望,给以超量、强迫性的满足,促使患者对本人由特定欲望导致的不安产生厌恶,逐步淡化。

  这种疗法在生活中是有基础的。如贫困年代,在一个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贫困家庭中,作为女主人的母亲,看到自己子女对别人家过年吃的猪肉、豆腐实在馋得不行,可又无能为力时,她可能这样做:把家里仅有的几升豆子全部做成豆腐脑,让孩子不加盐醋,尽情饱食一顿,这样一来孩子便终生再不馋豆腐了,但这样做并不符合膳食平衡原则,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一个道理罢了。

  我们运用“顺迫疗法”治疗强迫症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共治疗10多例,强迫症状大多得到了有效矫治。

  例如,有一女青年,32岁,上高中时,由于学习用功,身体消耗比较大,这时一个男生追求她,搞得她心里很矛盾:一方面想集中精力考学;另一方面青春期朦胧的异性吸引又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她由此生病了:时时处处老想自己得了癌症,时间长达8年多,虽经医院多次检查证实无病,又经厌恶脱敏治疗也不能奏效。针对她总是摆不脱反复想、怀疑癌的念头,我给她安排了顺迫想象三个疗程,每疗程3天,第一疗程每天想4个小时,第二疗程每天想5个小时,第三个疗程每天至少想6个小时,对疗程规定的时间还可以延长若干小时,主要目的是满足患者的欲望。一是想象本人得了癌症;二是想象癌症几十种类型、各种癌症的病理特点及持续时间;三是反思自己早该被癌症夺去性命了,怎么不吃药不打针至今还好好地活着;四是归结出这样一个认识:自己患的“癌症”不危及生命,不予理睬,听之任之。结果第二个疗程,她跑来说,有点不愿想了,烦了。第四个疗程下来,她说:“现在,我一想自己的症状就很烦。”自此,她的强迫怀疑症基本消失。

  再如,有个24岁的男青年总担心手洗不净,有不洁物粘在手上。通过厌恶疗法矫治效果不显。后来,我们干脆让他把手一直在温水中泡,直到泡得手上起了一层皮,一见水,手就疼。经过半月时间,他的症状随之减轻。

  还有一个强迫症患者到高处就有想往下跳的强迫感,我们干脆找了个不太高的土丘,下边铺了些麦秸,让他反复跳,不想跳也得跳,直到精疲力竭,随后,症状基本消失。

  北大高材生的心理困惑

  一个在鲜花与掌声的幸福中度过的童年、青少年的北大高材生,在北大念书一年,他突然提出要休学,这个北大高材生有什么心理困惑呢?

  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的先生来到咨询中心,他有个自小就聪明无比、可爱帅气、读书优异的儿子,从小到大儿子读书得过很多奖,一直备受家人、老师、学校的器重与宠爱。可以说儿子的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鲜花与掌声的幸福中度过的。作为父母一直为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感到无比骄傲,为了让儿子好好读书,父母几乎没让儿子做过任何家务事,争气的儿子高中毕业就被保送去了北京大学读书。在北大念书一年的儿子,突然提出要休学,这可急坏了父母,可无论父母怎么劝说,都没有办法阻止儿子休学,不明原因的父母甚感痛惜,但无论父母怎么询问,儿子始终都不愿说出心理的原因,最后,无奈的父母只能尊重儿子休学的现实。但身体有好转之后,儿子突然提出想去打工体验生活。于是,父母只能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顺从儿子的意思。没想到儿子仅仅只工作了半年,便因为人际关系障碍而导致情绪低落,抑郁,反复纠结,烦躁不安,无法工作。看到儿子这种状况,父母强烈的意识到是儿子的心理出了问题,可无论父母怎么劝说,儿子始终都不愿意接受治疗。

  通过父亲与孩子的沟通,孩子终于来到了咨询室。

  孩子和我进行了单独交流,在了解完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后,我根据他出现的反复强迫思维、做事纠结、犹豫不决、注意力不集中、多思多想多虑、人际关系障碍、焦虑、紧张、总是担心未发生的事、敏感多疑等症状,直接的告诉了孩子这是心理问题,属于强迫症,通过心理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孩子在并没有感到意外的同时,告诉我他自己早有意识,目前正在积极的做自我调整,但他坚决的表示拒绝接受治疗,他说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自己走出来的。于是,在尊重选择的前提下,我与先生及孩子做了沟通,并希望他们彼此尊重,因为心理治疗的条件,必须建立在主动求助、积极配合的条件下,才能达成最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张晓燕心理咨询师:任何一个心理治疗的基础,都必须建立在有主动求助的欲望和积极配合的条件下,才能达成最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一个优秀的孩子在被保送北大读书一年后自动提出休学,相信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孩子便已经深深的思虑了N多遍,才最终做出了这艰难的人生选择。所以,我们相信孩子一定是遇到了自己难以去克服的心理问题,才做出了这样无奈的抉择。同时,我们也相信,无论是谁都会为这个优秀的孩子深陷心理的困惑而感到无比的痛惜。

  其实,初中、高中、大学,这三个阶段是心理问题高发期。有很多孩子都是在这个时候,因为心理出现困惑、迷茫、痛苦、早恋、网瘾、挫折、人际关系障碍、身心变化难以适应,变得开始出现反复纠结、犹豫、自卑、莫名其妙的担忧、恐惧、低落、烦躁、焦虑、抑郁、敏感多疑等,从而不知怎么解决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留下人生遗憾。

  为此,无论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害怕。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就要勇敢的及时求助,因为求助是寻找心灵的智慧,尽量避免因为心理能量不够,理解不透,思维进入误区而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是终身的遗憾。

  一个优秀的孩子被保送北大读书一年后自动提出休学,这个北大高材生的心理困惑是因为他有强迫症,通过求治心理治疗师很快症状有了好转。

  爱美的你小心强迫症

  许多对美的追求到了苛求地步的人总是想把各种高科技、高功效的产品用在全自己脸上,结果皮肤不仅没有改善,还因为过度保养、营养过剩损害了皮肤,出现无名色斑增多、脱皮、敏感等等负面作用。

  过度依赖产品

  被雀斑困扰多年的赵小姐看到某祛斑系列产品“7日淡斑”的广告后立即抢购了一套,结果却令她大失所望。

  跟赵小姐一样,大多数人在选购护肤品时总是表现出对于护肤品对于皮肤的“深度和速度”的强烈关注,于是,善于投其所好的商家打出各种动人的字句证明他们的产品真的作用于深层。而事实上,大多数护肤品只在肌肤表面大约0.1cm的表皮层发挥作用。现在最新科技突破也就是脂质囊,是将营养成分包裹于一个极小的分子中,只有在进入肌肤后才会逐渐爆破释放出营养物质。但是,目前具有这种技术的产品还属凤毛麟角,对大多数护肤品而言,“深度”还只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对于用后马上产生“神效”的护肤品,更要当心,因为这些产品中极可能含有对皮肤有害的成分或是激素。比如一些针对青春痘或是美白的护肤品,都非常喜欢告诉消费者几天见效。例如“类固醇”,在治疗面疱方面效果极佳,但长期使用会造成皮肤萎缩的现象。“对苯二酚”则是一种皮肤漂白剂,长期使用将造成无可挽回的色素沉着。所以对于祛痘和美白,其实是一个长期护理过程,应该选着安全并长期使用才见效的产品。

  至于一些品牌常称“毛孔不见了”、“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等,其实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而“抚平细纹”、“除皱”等短时间内的效果,实际是护肤品中的一些成分在光线方向下折射的结果。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广告看透了,才能不依赖地去选择和使用护肤品。

  过度密集使用

  这里的密集,并不是指你使用的密集护肤产品,而是指你使用某类护肤品的时间过于频繁。例如有一类人经常换用护肤品,每晚敷一遍面膜,这样才算心满意足。可结果呢,肤质反而越来越粗糙,明显感觉上妆越来越不服贴,毛孔明显粗大,面颊部位还有脂肪粒……这就是过度护肤的恶果。

  去角质是最容易过度的护肤程序,尤其当你看到肌肤在去完角质后变得又光又嫩的时候。那么怎么才算过度呢?当你的皮肤越来越薄,红血丝也出现了,肌肤动不动就敏感,你才知道,把角质层完全去掉后的“晶莹剔透”是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有用没用全用

  这是指那种不分肌肤性质的保养:没有分清肌肤的性质和产品针对的肌肤就使用该护肤品,这也都是过度保养之过。

  听说“女人从25岁起就会出现第一道皱纹”,24岁的李莉急忙购置了一大堆抗老护肤品,没有起到效果不说,皮肤反而越来越差,变得非常敏感。

  对此,美容专家指出,在你还在年轻时,做好基础护理就足够了,大可不必超龄保养:20岁以前应注意油脂分泌问题,20岁~25岁重点是抗氧化,25岁~35岁预防衰老,35岁全面使用对抗老化产品。而越是号称有效的高机能产品,越需要做皮肤测试,有针对性地使用。

  全套过度使用

  青春痘、粉刺、暗疮和脂肪粒是人们最急于清除的东西,而很多时候,它们产生的真正原因却是按照化妆品商指导的那样涂了一层又一层的保养液、保养霜,所谓“正确有效”的护肤方法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毛孔阻塞并衍生出上述一系列皮肤问题。

  比如保湿,就是最容易出现的“欲求不满”的问题,现在消费者都有保湿非常重要的观念,但却出现了不分肤质盲目保湿,从柔肤水、精华液、面霜、面膜,每款都要高度保湿,几乎每天都用保湿面膜……但皮肤的含水度过于饱和导致你的毛孔会变得没有张力而粗大,出现黑头粉刺,皮肤弹力下降变得松弛,老化角质细胞不易脱落,角质层变厚,皮肤没有光泽。更严重的,当皮肤的湿度过高还会引起皮疹和皮炎等皮肤病。

  这时你需要问一下自己,你需要全套保湿吗?皮肤专家的答案是,只有干性肌肤才需要全用强效保湿剂的产品,其他的皮肤类型只需按季节选择一款保湿乳液,把护肤重点放在防晒、抗氧化等保护皮肤细胞的方面。动不动就全套使用,只能浪费钱财、恶化皮肤。

  频繁更换产品

  热爱网购的护肤狂人薇薇安喜欢不停地购置各种护肤品,只要听别人说还不错的都马上一试,可结果却是皮肤越来越敏感,痤疮严重,不得不去皮肤科就诊。

  有这样的体会的人也不在少数:“同一种护肤品使用时间长了,皮肤就‘厌倦’了,所以效果就不如当初明显了,要加大浓度或者换一种产品用才会有效。”

  其实皮肤最基础的功能是防御和保护,它的本性是抗拒外来刺激,这也包括对护扶品中活性成分的排斥。对于新接触的成分,皮肤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并逐渐“记住” 它。如果刚刚适应了新的护肤品就换另一种,皮肤又要开始新的适应阶段,保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很容易引起过敏、痤疮等皮肤问题。

  再则,很多人在使用某种护肤品初期觉得皮肤所有改善,是因为正确的护肤品将皮肤调整到良好状态。接下来它的工作就要维持这种平衡和谐的状态,让皮肤有规律地接受滋养,这时你当然觉得这个护肤品效果不明显了。

  美容专家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当我们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后,应该坚持用上一两年,等皮肤因为自然老化或环境变化而改变后,再一件一件地调整原有的护肤品。

  一个强迫症头像引发的骚乱

  “微信里+1新消息强迫症头像把各位小伙伴调戏惨了。”这两天,喜欢玩微信朋友圈的手机爱好者们发现,小伙伴的头像上有一个红圈,里面标着“1”,通常,这是手机上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右上角的消息或更新提示,点开后会自动跳出消息,然而头像上的这个“1”却让很多“强迫症患者”们抓狂,不自觉中招触摸头像。不少网友看完后纷纷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感受到了世界的恶意”。

  网友吐槽被头像骗了

  虽然是个小恶作剧,但网友们却乐此不疲地转发,并不时发送更多带有“1”的头像,“最近靠这种头像已经逼死了不少处女座和强迫症好友。”

  一些不满足头像上加“1”的网友,甚至恶搞出了“99+”,同时发出挑战称:“你们以为在头像上加一个红色的‘1’就能怎样了?要用99+拿来做头像才更显眼。”

  制作者是90后苏州姑娘

  昨天,记者了解到,这些新消息头像的制作者是一名90后,来自苏州,网名为“圈圈Fancy”。

  记者看到,8月23日,“圈圈Fancy”在微博上连续发送了四波头像,其中有小丸子、皮卡丘、美少女战士等,甚至还有青奥吉祥物砳砳。头像发出后随即引来大量转发,被网友们应用到各大即时通讯工具上。

  “从上周四开始就想到要创作这类头像,然后就抽空画了,每张头像花费10-15分钟的时间。”“圈圈Fancy”介绍,她最早是将这类头像发布到人人网上,随着转发量的增加,最后在微博和微信上都火起来了。不仅网友们都在跟风玩,甚至连明星大V们也热衷于转发。

  前段时间,爆红的“脸萌”应用受到网友们的青睐,大家纷纷创作并作为自己的头像,可没过多久,大家的热情也渐渐退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爆,“圈圈Fancy”也想过会有被冷遇的一天,不过她说:“我会抱着平常心继续创作,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昨天一早,“圈圈Fancy”又在微博上发出预告,称“开始画新头像啦,将发新一波头像。”同时,她还与网友互动,收集大家的想法。

  大多人有完美主义情结

  一个普通的头像怎么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文清,她表示“看到这组头像就难受并不能简单确定自己是强迫症患者。”

  强迫症表现严重的多半都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但实际上自己能力并不与之匹配,从而导致心理落差,就会逼着自己去重复做。“特别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就导致强迫症,我建议不管对成年人还是孩子,社会都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通过强迫行为来获得安全感,那只是强迫症的需要。很简单,安全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个没有得强迫症的人,是不会通过强迫行为这种方式来获取安全感的,是不是?我们也根本不用担心,我们的生活会因为缺少强迫而变得更糟糕或者更危险。放下强迫,我们反而会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凡人的人生出点岔错,那实在是平常不过的。如果我们想完全避免犯任何错误,那我们的整个人生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同样的,如果我们想完全掌控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那我们的整个生活将失去掌控。每个人都向往美好,并付出足够的努力去争取,但苛求完美则是出大错了!完美如果存在,它一定有一个参照标准,可世界上却并没有两样完全一致的东西,所以完美只是头脑想象的产物,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我们只有学会接受适度的不完美,才会让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顺畅!

  吃药竟然会让你成瘾?

  近日,一位 74 岁的老人由家人带到家庭诊所就诊。原因是老人终日徘徊在附近的赌场内,并且因为输掉了自己的一大部分退休金。据家庭成员说,这是老人的新乐趣。据了解,老人的既往病史包括:冠心病、抑郁症、帕金森病和胃食管反流病。

  最近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氟西汀(Prozac);雷贝拉唑(AcipHex);左旋多巴 - 卡比多巴(Sinemet);普拉克索(Mirapex)和美托洛尔(Toprol)。

  请问,上述哪种药物最有可能造成了老人的行为呢?

  强迫性行为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正确答案是普拉克索,尽管已经证实,普拉克索导致强迫性行为的风险较小,并且之前有报道称左旋多巴 - 卡比多巴存在这种风险。

  一项发表于 2003 年涉及 9 例个案的研究显示,在开始应用普拉克索的患者中,普拉克索所致的强迫性行为的比率为 1.5%。这种不良反应在治疗帕金森病高剂量(>3 mg/ 天)应用时,更容易出现。普拉克索经 FDA 批准还可用于治疗不宁腿综合征,但低剂量应用时,强迫性的发生率极低,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发表于 2005 年的一项研究,报道了 11 名服用多巴胺药物的患者在 3 年的时间内发展为强迫性行为的案例;其中,9 人服用普拉克索,2 人服用罗匹尼罗。在停止了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其中的 8 名患者的症状在数天至数月内消失。在这些患者中的 6 名患者中发现的其他强迫性行为还包括:过度进食、过度消费和性欲亢进。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患者也同时服用了左旋多巴。

  一项涉及 3000 人的大规模很断面研究发现,强迫控制障碍可出现在 14% 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包括强迫性、强迫性购物、过度进食和性欲亢进。此外,服用多巴胺激动剂的住院患者的概率已经上升到了 17%,是非帕金森病人群的 2 到 3 倍。在使用普拉克索或罗匹尼罗时,上述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概率相似,而应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时,特别是在高剂量时,其情况类似。

  关于普拉克索所致的强迫性行为,2010 年还发生了一件著名的诉讼案。一位患者由于服用普拉克索而发生强迫性,并因此输掉毕生积蓄。于是,他将该药的制造商勃林格殷格翰告上法庭,最终,法官判决勃林格殷格翰赔偿该患者 830 万美元。

  其他相似的案例也仍在审理,原告一致声称,制造商未提供该药物潜在风险的适当警告信息。尽管这些诉讼目前只是针对制药商而非临床医师,若临床医师在开处方时未向患者告知相关风险,未来也极有可能会被患者追究责任。

  强迫性神经症的治疗方法

  一、强迫性神经症的概念

  强迫性神经症,其实就是强迫症,强迫症是强迫性神经症的简称。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被一些想法和行为所操控,比如反复想同一个问题,或者重复做同一件事。

  尽管他们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没有必要,却无法停止。当这些想法和行为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时,他就可能罹患一种严重但可以治疗的疾病,精神医学家称之为强迫症,或强迫性神经症,英文缩写为OCD。

  强迫性神经症的治疗方法

  二、强迫性神经症案例分析

  强迫性神经症,患病已有十年,社会功能丧失极度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特别是男性不能与人对视吃过几盒帕罗西汀片,但药物反应太大没什么效果,中医可以治疗吗?

  专家解答: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主要采用森田疗法。对于这例强迫症患者,心理医生认为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仍应较长时间地进行追踪治疗,以使治疗效果进一步巩固。

  三、强迫性神经症治愈的成功案例分享

  优秀学子患上强迫性神经症:齐某,男,二十一岁,某政法大学刑侦系学生。 齐某的父亲是某市政府秘书处的一般干部,母亲是农村民办教师,有一个姐姐在乡镇企业里当会计。他自小体弱,性格内向,常常喜欢自己一人遐想冥思,自称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承认自己心胸比较狭小,而且比较多疑,任何人的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都可能使他感到受辱而偷偷流泪。

  1、强迫症发病前兆

  齐某高中二年级时,读了美国医学惊险小说家罗宾科克的《昏迷》和《发烧》,便怀疑自己脑子里也长了肿瘤,好长一段时间终日忐忑不安,总怕自己得了绝症。有一次他的妈妈不在家,由哥哥临时做了一顿饭,吃饭时,齐某突然产生疑心?这饭里会不会放了毒药。那以后,他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思饮食、夜不安枕。总是抑郁不安,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越。后来父亲把他从县中学校转到了市里的中学,他才摆脱了心中的阴云,情绪比较好。读高三时,有一次回家收高梁,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而可伯的念头,觉得镰刀割的不是高梁,而是一颗颗人头。他就改用手捋,可是总觉得是在把一个个小孩的头掐了下来。当时吓得浑身冷汗。以后每次想起这件事,仍感心惊胆颤。

  2、强迫症症状恶化

  高考时,他以全市文科第一考取了政法大学。复习应考期间,他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心理状态良好,但在进大学后,却又出现了心理问题,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很古怪神秘,即使是熟悉的人也觉得很陌生。他还常常感到心烦意乱,人多的时候觉得烦躁,一个人的时候又觉得孤寂。曾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脑神经衰弱,服了一些药,感觉稍为好了一点。大学一二年级,脑子里再没有出现怪异的观念和可怕的形象,但情绪波动仍很大,经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烦意乱,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便觉得心烦,干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晚上经常睡不着觉,一睡着便作噩梦,且睡着前眼前常常出现许多恐怖的现象,但第二天醒来便忘却了,所以当时也没在意这件事。

  3、强迫症病情严重

  二年级结束的暑假回到家后,又一次“旧病复发”。回家是使他高兴的事,心情十分愉快,没想到第二天当他看到母亲用菜刀切西瓜时,突然感到自己的脖子有一种怪异的感觉。从那以后,就老觉得各种利器都会弄伤自己,脑子被这个念头一直包围,一想起母亲切瓜的情景便出一身冷汗,想控制住不去胡思乱想却不能成功,索性就用睡觉来排除这个念头。但一醒来,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仍是这个情景。发展到后来,一看见剪刀、斧头、刀子甚至一根小绳子、一个铅笔头都产生害怕的感觉。以后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有时甚至是下意识地促使自己去想一些恐怖的念头。比如走进寝室时,便想象自己是在走进坟墓的入口;夜晚看见宿舍大楼窗口挂着的衣服,就想象上吊者;有时和儿童单独在一起,竞会冒出:“我会不会害死他?的念头;有时甚至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无飘渺的空间,周围的人都是行尸走肉。他常常怀疑自己的神经出了毛病,担心自己会发疯。现在,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心,缺乏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现实和迎接末来的生活。

  4、心理专家诊断治疗

  第一次会见重点是了解病史,作临床评估。了解病情发生发展过程。并向宿舍同学、好友和患者家庭了解他的各方面情况。了解到患者第一二年学习成绩较好,二年级暑假前还获得二等奖学金,与家庭、同学关系均较好,只是情绪波动起伏较大,近期则陷入压抑、忧愁中,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极度悲伤。

  病情分析:

  这是一例比较复杂的心理病案。齐某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如有明显的疑病倾向,对刀状物的极端恐怖,神经衰弱、抑郁焦虑、幻觉、妄想、强迫症状等,且病程较长,可追溯到小学低年级。这给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根据齐某自知力强,对自己的症状深感痛苦,求治心切,主动咨询,态度配合等首先排除了精神病的可能性。在充发了解其心理特征和成长过程的基础上,采用卡格尔十六种人格因素及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分析,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该患者的强迫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疑虑及强迫性联想。其强迫性疑虑主要表现为疑病和怀疑他人会伤害自己,例如,怀疑自己长脑瘤、怀疑哥哥做饭放毒药等。其强迫性联想主要表现为一看到某种刀状物就反复联想到可怕的情景,如用镰刀割高梁和见到菜刀切西瓜就联想到杀人。

  强迫性神经症治疗实施方案:

  拟将治疗咨询分成四个阶段,主要采用森田疗法。对于这例强迫症患者,心理医生认为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仍应较长时间地进行追踪治疗,以使治疗效果进一步巩固。

  首先对患者予以开导,树立其信心,要他与医生相互配合(向他说明他的病情,要求他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心理疾病,不要过多地注意症状或勉强克制症状,以免增加焦虑和紧张。同时指导他把学习和生活安排得紧凑而有规律)。治疗之前先进行心理测试(“16PF”及“MMPI”测试)以获得科学数据,了解来询者个性、性格各方面状态进行第一阶段的治疗。这阶段要求患者每隔两天就必须来一次。

  从二月八日到二月二十四日共咨询四次,作了两种测验。目的是调整他的思维方式,先请他追叙所有最可怕的古怪念头,达到“宣泄”的目的,三次分析使他追述到了幼儿园老师自杀的表象情景,追忆到二岁时的情景。经过宣泄,他的情绪稳定了一些,但仍怀疑自己患有绝症。紧接着的两次咨询、重点采用了认知领悟疗法。让齐某与医生一起分析他所产生那些古怪念头的原因(社会因素及其现实中的可能存在性),帮助他认识自己的想法,医生还布置一些必要的作业让他完成,如每天坚持早操和课间操,经常找同学一起打球玩,在宿舍里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告诉他,古怪念头人人都会偶尔冒出来,但一般人都不会多想、多虑;温梦情况别人也常会有,而大多数人都不会对此介意。要他不要多疑,应设法排除自己的妄想,排除那些不必要的分心。向他指出:“你并没有生理疾病,而是‘疑心生暗鬼’造成的幻觉和虚妄。你要正确认识人生道路,要能够控制自己。可以暗示自己不去想悲观、悲惨的情景。为此,你的生活要规律化,注意劳逸结合。”进一步咨询时,详细检查他的生活计划执行情况,如作早操、课间锻炼了没有?想什么了?学习精力是否集中?他的回答是:“有时还出现怪异念头,有时学习精力不集中且胡思乱想,有时有噩梦……”心理医生针对这种情况,又指导他掌握“守窍”练习以及心理调节(放松练习)术。过了一个寒假后,他感觉已有好转,自述寒假开始能控制自己,能找有意义的事情做。

  第二阶段治疗,每周一次咨询,连续八次。每次都督促他认真作“守窍”练习,要求他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和经常为大家服务等,还检查他日常思考什么、怀疑什么、计划执行情况和情绪状态等。在实施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的同时运用森田疗法施治:要他在出现怪念头或每次作完放松练习时暗示自己:“顺其自然吧”,“不去想它了”,“没有什么想的了”,“不想、不想”。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到是由于自己的想法不对头(思维方式不对)和过分焦虑造成了心理疾病。告诉他不要把病看得过分严重,应该顺其自然,不要把注意力总放在怀疑身体有没有病上。在治疗中也有意让他自己感觉并认识到“既然没有病,就应当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应当有目标、有计划地生活”。坚持治疗两个月后,他的情绪比较开朗了,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排除杂念,主观感觉也好多了。于是便对他又作了一次16PF测验,结果发现指标没有明显转变。

  第三阶段治疗: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要求他写下考试考研、英语过级复习计划,继续作好行为疗法,体育疗法,心理调节术与森田疗法等,矫正其独自多思多疑的毛病;中间加上每周—次催眠术,帮助他更快地转移注意力在他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好了时,有意识问他看见刺刀什么感觉,看见钢笔什么感觉,回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用刀切菜。并采用厌恶疗法,强化方式帮助他去掉心理印痕。这样的咨询坚持二个多月。再作一次16PF测验,结果多项指标有了明显好转。

  一年后,齐某又来到心理门诊,说自己把期末考试、过级考试及研究生考试的关口勉强闯过去了,但现在又有好几次出现了以前的那些症状。心理医生于是对他又进行了二次治疗,让他立即放下紧张的学习,注意劳逸结合,运用医生以前教给他的行为疗法、心理调节术进行自我调适,并一定要坚持作这些练习。约三四天后自感症状消除了。这以后心理医生特别向其辅导员老师打招呼,要他们注意观察他的情况,使心理医生能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对他进行追踪治疗。

  5、强迫性神经症治疗经验与总结

  强迫症患者通常是一些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的人。对自身出现违背自己已有观念的想法与行为十分敏感,刻意进行自我克制,却总是认为自己未能做好而不断重复克制的意念和行为。于是,越是意识到不应这样做,越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做,做完又自责,这种恶性循环使强迫症状越发严重,使患者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之中,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

  心理咨询中宜采用宣泄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解除由强迫症引起的焦虑,改变患者的行为方式,以逐步消除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是必须要较长时间耐心治疗才可能根治的。

  心理网建议:强迫性神经症在发病的初期,如果适当加以引导,比较好治疗。如果任由神经症的加强,或者治疗方法不恰当的话,很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建议各位朋友发现身边有人出现强迫症症状时,一定要去正规的心理咨询中心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大全]相关文章:

1.长期强迫症治疗的方法

2.自我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3.洁癖强迫症的治疗

4.强迫症的自我治疗

5.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参考

6.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总结

7.如何治疗好强迫症

8.如何治疗你的强迫症

9.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10.强迫症心理治疗方法

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大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