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你会怎么处理?你的心理是怎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心理测试:你是怎样的压力处理者?
测试开始:
你正在寻找停车位,终于找到一个却发现车位很窄,这时,车里的同事大声聊天吵吵闹闹;停了两次都失败了,同事却在催你,这时,你会怎么做?
A、严肃的命令同事安静,让你专心停车
B、关掉音乐,继续停车
C、暂停几秒钟,深呼吸,调整情绪,继续停车
D、放弃这个车位,继续寻找容易的停车位
测试答案
A、幻压者
什么幻压者,这种类型的人常常把普通事件看作是压力事件;所以,他们时常处于心理强压下,无法控制情绪导致他们会出现紧张的人际关系。虽然他们从不惧怕压力,但是,压力又是他们巨大的负担,压力出现时,他们时常勇于面对,但是一旦事件失败,强大的自我心理压力使他们心中产生巨大的落差,这时,失败的悔恨、愤怒就会充满心中;总之,这种类型的人较难相处。
B、抗压者
这种类型的人在面对压力时常常看起来的很平静,当压力来临时,他们很容易的就能分析出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压力,这时,如何拒绝这件事情或处理好压力已经在他们心中了然于心。他们通常在面对本来就很难的事情时,心理已经不会再给自己压力,顺其自然和努力而为之是他们的心理安慰,所以,他们是比较好相处的人,因为他们面对压力时,既不会对自己怄气,也不会对别人爆发。
C、恐压者
这种类型的人将压力看作是灾难,当压力来临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无法逃避的,焦虑的心理也会一直伴随。所以,他们几乎不会主动接受带有压力的工作,这也是失去很多好机会的原因之一。但是,大部分的恐压者往往都是非常努力,因为比起工作压力,失败带来的压力会使他们更恐惧并产生强烈的自责感。你可能会感觉他们很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负能量满满。
D、喜压者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出现在较为成功的群体之中,他们把压力视作一种动力的源泉和灵感,有压力的工作会让他们更有兴奋感。他们不仅勇于面对压力,更喜欢寻找压力,但是他们可以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能力和压力之间的平衡,不会寻找超越自我能力太多的事情,能够很好的平衡压力。他们生活和工作中,较为乐观积极,有较强的表现欲,在激励自己的同时也能鼓舞别人。所以,这种人通常让人感觉较为舒服和快乐。
延伸阅读:
处理压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抑郁的人群
还差六天进入三月的时候,18岁的西安史学天才少年林嘉文自杀了,他在遗书里说:“两年多来,每一次对压抑、恐惧的感受都推动着我在脑海里沉淀下今日对生死的深思熟虑。”
林嘉文被指向患有抑郁和焦虑的精神问题,而有一个特殊孩子的家庭,那种压迫感和痛苦更是常人体会不到的成百上千倍,大米 焦虑症十二年 这篇文章到现在还会陆续有家长在后台留言自己有着深深地焦虑和抑郁。
今天,继续大米对康宁医院心理科主任位照国的专访,请他来解析,我们,尤其是特殊孩子的父母,可以怎么去消解压力和抑郁。
处理压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大米:现在特殊孩子的父母身上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认为自己要为此投入、拼命、甚至放弃事业,机构在哪里,就带着孩子去哪里训练,完全抛弃自己的生活;另外一种是认为反正孩子也好不了了,就完全不做任何努力,天天消极,生活在抑郁里。
位照国: 后面这种极端其实是父母自己并没有去面对,这是在回避。回避也是一种改变——改变自己,不改变别人。
然而改变自己很容易吗?我们做事的习惯难以改变,改变自己也很难,很多时候是因为改变自己而产生了压力。
其实自闭症的孩子有时是处于幸福的状态,也许你会觉得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当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时,是不痛苦的
既然我们想通过改变周围、世界、自己来获得想要的东西,就一定会有压力。但世界一定是变化的,我们因此常常会变得过度改变。
然而,绝大多数孩子其实都是快乐的,除非他童年就遭受各种暴力、攻击、虐待、打击。哪怕临时遭受一次打击,例如汶川地震中的孩子在废墟中都可以找到能玩的东西,给自己短暂的快乐。
为何孩子容易快乐?
因为孩子天然具备快乐的方式,他们对很多事情没有经验、标准去评价,他们对于世界是好奇的,对待世界的方式只是看、摸、接触、探索、了解,大多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愉悦的——让自己快乐是人的本能。
问题是,为何孩子长大后会不快乐?会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压力?
因为考试要好、学习要好、人前要有面子和尊严,做事要有业绩结果、要成功。
成功学的概念是“人定胜天”,生活中我们常说“做事就有回报”,于是不断要求自己去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结果,过程却被大多数的成人忽略了,时常因此而变得功利,压力和抑郁随之而来。
而境界高的成功者,享受的是过程。
比如褚时健出狱后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去种橘子,他并不缺钱,他享受的是创业过程中的快乐,不是追求结果。
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过程反而不重要,比如计划跑步,总会想着:
“早起锻炼好辛苦啊”
“跑了三圈,第二天第三天起不来了,不想去了”
……
这时候,跑步对人来说成了一种压力。
为什么?
因为此时我们追求锻炼身体的结果,至于是在跑步机上、山上还是在哪跑,都不重要了,锻炼了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看,连跑步都可以变成一个功利的过程。
你告诉自己要通过努力,从现在的结果达到另外个结果,与此同时你就要去做很多改变,如果是这样,那能没有压力吗?
反过来,有的人特别喜欢慢跑、跑步。
但他并不希望通过跑步实现什么结果,当然有的人可能开始跑的时候有这个目的,不过跑着跑着爱上了跑步的感觉,他爱上了跑步带给他的身心愉悦感、风吹过来的感觉、肌肉运动的感觉、脚底下的感觉、风景带给他的畅快感……
所以他喜欢上了跑步,跑步此时就不再是压力了,对吧?
你看,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压力的真正来源,关键是我们和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
大米:可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特殊群体的家长会有种担忧——几十年后自己死了孩子孤苦伶仃怎么办?所以从现在就开始痛苦和焦虑。
位照国:这种担忧表面看起来是对孩子好,但其实是非常非常功利的。用这种方式去对待生活,感受到的一定是压力。
为什么说它非常非常功利?因为它只追求结果,对于你和孩子这几十年是怎么相处的,怎么面对生活的过程,都变得不重要了。
这样一来就等于每天都在完成任务,跟跑步一样,“今天跑完三圈,任务完成了,我就可以活得更健康一点。”
如果每天都以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过日子,那你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你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米:但父母会想着这是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孩子,所以他的压力就会特别大,相处也会变得特别累。
位照国:这种压力就是来自于不接受孩子的现状,总是试图,想要去改变。
当然我们可以试着去改变,但是自己对于结果给的预期和要求都太高了,导致扩大了压力。
你可以观察一些自闭症的家庭,100个父母里肯定有一些家长状态还是很不错的,而这些家长的心态,他们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日常生活中每一天怎么过,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这些父母不会给自己太多要求,他们更多只是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至于做完之后结果会怎么样,不会做过多的猜测和假设。
可能有人会认为,有信仰会好一些,因为有信仰的人无论基督徒还是佛教也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是:世界之所这样,我们的人生之所这样,是上帝设计好了要我们去经历这场遭遇,那我去经历就行了,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改变。
不去改变,压力自然就少得多。
大米:那要怎么做,才能调试好心理去接受,不去改变?
位照国: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明白这个世界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不是我们能控制改变、能以我们的意图为转移的。我们做了再多的努力和尝试,该来的照样会来,唯有自己尽力就行。
大米:父母还容易有的一个心态是,觉得有一个特殊孩子很丢人,不敢跟周围的人坦白,能够坦然出现在公众场合说我的孩子是特殊孩子的家长是极少的。
位照国:可能这些父母在害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来异样的关注和负面评价。但你能改变别人的评价吗?很难。如果总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或改变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是在做无用功。
在我看来,这是其实是我们和世界相处的基本方式问题——我们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适应。
在这里“适应”的意思是,允许世界有它的运行规律,以它最本来的面目和我们在一起,而不是我们削尖脑袋去希望世界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我们常常说尊重大自然,尊重周围的人,学着接纳,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而不是按照你觉得应该如何如何的方式去改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