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方法

时间:2017-09-27 编辑:晓如 手机版

  什么是学困生?顾名思义,即“学习困难”者,也称为“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于1963年提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无明显缺陷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学习能力的获得或发展产生障碍,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学困生一般有以下一些表现:做许多事时都特别聪明,但学习成绩不好;不能坚持,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时会突然厌倦或突然喜欢;写作业特别磨蹭,抄写速度特别慢;与人相处情绪化,或容易激动与人打闹或沉默不理人;上课答问经常会答非所问,或不知所措或干脆躲避;作业完成效果不佳,家长反映不愿做作业;想得到表扬,但又不愿付出更多的精力克制自己的行为等等。

  辅导学困生,首先要分析学困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他们的转化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为此,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我们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以便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学业不良状况,促使他们认知、情感和行为诸方面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多数学困生为心理原因造成的学困,因此,辅导学困生要“辅困先辅心,导人先导情”,即首先要辅导其心理状态,与被辅导者建立融洽的关系,进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跟踪学困生的行为,帮助其克服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样的一些学困生,他们有的执拗任性,妄自尊大;有的破罐破摔,得过且过;有的怨天尤人,无所事事;有的胆小怯弱,自卑惊恐;有的表面毫不在乎,内心暗自在意却没有勇气。以上这些可能在某些学困生身上交叉存在或某阶段存在。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一是焦虑心理: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害怕作业,畏惧考试,不断自责;常担心老师批评,见了老师躲躲闪闪,又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二是消极心理: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差,成绩不好,没有得到师长的关注和帮助,导致对自己失望。三是惰性心理:人人皆有惰性,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制力,学校班额大,教师难以管理到位,如果家长放任自流,学生失去自我约束能力经常偷懒,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造成学习成绩落后。四是对抗心理:学生都有表现欲望,他们千方百计提高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注意自己在同学面前的形象,因此常故意牢骚满腹,对集体不满,对老师反感,这样的方式往往又不被老师和同学理解,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并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而一味责备,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抗情绪,抗拒学习与交流,从而导致学习落后。五是孤独心理:部分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甚至离异,缺乏父母的温暖关爱,因而无心学业,成绩明显下降;加之学校老师的疏忽,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关心,更感到自己孤独无依。长此以往,造成他们内向孤僻、冷漠、不合群。六是自卑心理:部分学生发育滞后,评选各类优秀先进学生无人提名,很多教育活动、竞赛选拔不到,因而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落入学困生行列。七是麻木心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成绩好坏不关心,也并不因此而忧虑,不思进取,在学校终日无所事事。

  2.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在以往的后进生研究中,人们发现和关注最多的是形成的外因,如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误区等等。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认为,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偏差是造成其学困并进而导致其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

  一是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学生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学习的。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这部分学生之所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二是学习策略问题。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义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生学习策略如各学科时间分配失当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三是学习情绪问题。学习情绪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一是焦虑。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有些学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的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因而随着考试临近,常出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失眠、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正常的学习或考试等现象,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松弛下来投入下一轮学习。二是抑郁。抑郁是个人焦虑不能改变或控制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压抑状态。其主要表现有: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学习、缺乏自信、自尊心减弱、经常失眠、食欲不振等。这种情绪常常给学生正常的学习形成阻力。在现实中,造成学生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紧张、生理异常现象等。

  二、从情感入手,提升学困生的心智

  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首先投入情感,主动关心孩子、理解孩子,逐步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取得孩子的信任与依赖是学困生辅导的关键一步。“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愿意接近了,愿意聆听了,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了。

  1.寻找焦虑心理中的“希望点”,重塑学困生的自信。有位哲人说过:“没有不想成功的孩子。”学困生有焦虑心理,说明他们也想成功。此时,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理解,更渴望帮助。教师应把握住这种心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通过关键事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一位老师曾这样对待一个学困生:在一次考试之前,老师和学生秘密约定,特批这个孩子将试卷所有题目提前“预习”,孩子考得比以前好,老师在班级中表扬他,第二次,又批准他可以先“预习”一半的题目,学生也考得不错,老师再次表扬了他,他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可以行,后来,老师不给他“预习”了,他自己也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感受到老师在考试前对自己的鼓励与希望,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学习没什么可怕,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取得成功。

  2.发扬自卑心理中的“闪光点”,坚定学困生的信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你的机遇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你这糊涂的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的,实践证明,学困生也有闪光点,教师不能一味地冷落学生,应把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带出来,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享受老师的爱。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更加耐心细致地了解学生,教师要把他们与优秀生同样对待,平时要跟他们多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向老师诉说,从而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然后告诉他们,其实你们与优秀生一样,在老师眼里都是优秀的学生。教师平时还要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逐渐摆脱自卑这一无形的枷锁,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3.挖掘对抗心理中的“相熔点”,解除学困生的戒备。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侮辱甚至体罚,因此他们内心恐惧,敌对情绪的支配使他们产生“我就是不听你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形象,做到把微笑带给他们,把欣赏挂在嘴边,和全班同学一起形成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与关怀,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和老师的真诚与关心。

  消除学生对抗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老师除了要改变自身形象,还要尊重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尽管人的需要千差万别,但归纳起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呈现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教师对学困生应有充分了解,平等对待,只有动之以情,用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内心的坚冰,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上裹一层糖衣,做到药到病除。如笔者所在班上有个学生对抗心理很强,只要老师表扬其他学生,他就会不以为然掩饰自己的在意,老师批评他他便与老师作对,上课不认真听讲,故意插嘴。笔者就抓住他在课堂上发言积极的优点,表扬他并告诉全体学生:老师就喜欢这样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的学生,尤其喜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恰当的时候发表见解的学生。时间一长,他便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上课既能认真听讲,而且举手发言不随便插嘴,成绩也直线上升。

  4.正确对待意志缺乏中的“反复点”,锻炼学困生的持久性。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告诉你使我成功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反复点”中找到他们失败的根源,并让他们真正地领悟到这一点。对于偶尔缺乏意志的学生失败时,教师不应该一味训斥,而应该给他们鼓励,跟他们讲道理,只有正视失败,寻找失败的根源,以后才能回避这些失败。对于学生行为中出现的一些反复,不能一味指责其屡教不改,而要从不改中努力挖掘肯定其思想意识上的进步。除此之外,还要用言语和行动始终让学生知道——老师永远相信他可以做到,现在没做到,将来可以做到。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磨练了意志,在无形中增添了无穷的自信。

[关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方法]相关文章:

1.关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2.关于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大全

3.高中各个阶段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4.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5.青少年早恋原因与心理特点

6.70岁老人的心理特点

7.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8.中学生心理特点论文

9.女性更年期心理特点

10.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关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方法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