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痛苦有哪些

时间:2018-01-03 编辑:叶俊 手机版

  强迫症的痛苦

  无论哪一种心理疾病,都会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强迫症也是一样,它对患者的影响是巨大的,患者往往因此陷入痛苦之中。那么,强迫症的痛苦有哪些呢?

  强迫症患者所承受的不只是症状本身所引起的不适,健康代价只是强迫症的痛苦体现之一。因为疾病影响,患者本人的生活无法继续,牵连家人也在遭受折磨,甚至某些情况下因为家人难以忍受致使家庭关系面临破裂。

  强迫症的痛苦有哪些?心理专家指出,强迫症主要是以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它们都能严重影响个体日常工作生活,使得个体功能严重损害,从而导致失业、夫妻离异以及其他人际关系问题。调查显示,前来寻求治疗的已婚强迫症患者中50%主诉有夫妻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强迫症的痛苦影响令主体的社交能力、躯体机能遭到严重破坏。病情轻者对家务事不闻不问,对家人漠不关心;重着丢掉工作、丧失经济来源。如果婚姻的一方处于这种状态,婚姻生活当然难以继续。

  难忍强迫症的痛苦 患者家属提出离婚

  曾有报道,台湾屏东县一名身患强迫症的陈姓妇人一年多来制定作息安排表,规定丈夫严格遵其要求,连孩子也照表执行,稍不如意就半夜进行责骂,其丈夫难以忍受,最终提起离婚诉讼。丈夫反映,患病妻子规定他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刷牙、吃早餐、上厕所,“比军中规定还严格”,而且问题是吃完早餐而没有上厕所的需要,妻子获知后就会不高兴。而且上完厕所后必须要用酒精擦拭消毒、喷洒芳香剂。做完厕所清洁工作,接着便要清洗地板、到市场买菜,菜叶要一片片地清洗。他告诉委托律师,“再这样下去,我一定会发疯”。

  可见,强迫症的痛苦表现不仅会出现在患者本人身上,其破坏性影响也会蔓延到家人身上,令整个家庭的生活失去常态。

  强迫症的痛苦有哪些,以上就是为大家所作的介绍。强迫症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有必要引起重视,如果患了强迫症的话,必须寻求积极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治疗工作,这才能避免以后出现一些由强迫症引起的问题。

  强迫症偏爱的对象是谁

  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日久成就了强迫症的产生,那么生活中哪些人是强迫症的偏爱对象呢?面对强迫症我们该怎么做呢?

  强迫症偏爱的对象

  1、通常内心追求完美、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更易患上强迫症。因为这些人总对自己不满意,会习惯性地反省自己,甚至苛刻地检查自己的言行,放大缺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通过重复某一行为或观点,修正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牛角尖越钻越深,最终让自己陷入不反复做就焦虑,越做越焦虑的恶性循环之中。

  2、除了性格特征,某些职业的特定要求也容易导致从业者形成强迫症。在临床上见得最多的是会计。这些人每天面对的都是精确的数字,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反复校对成了他们对工作负责任的一种体现。与此相似的还有教师,她们的工作虽然不像会计那样精细,但一个称职的老师,需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需要细心对待孩子的功课。所有这些工作上的优点,一旦无限放大,就像是给强迫症的入侵打开了一扇门。

  其实,无论是先天的性格造就,还是后天的工作使然,强迫症患者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他们对自己期望过高,即使不断努力,仍难达到目标,于是引发骨子里的自卑。也正因如此,在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中,才会有增强自信一项。

  内心追求完美及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是强迫症偏爱的对象,同时那些从事要求很细心很严格的职业的人也容易患上此疾病。

  小心!别让你的孩子被强迫了

  强迫症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儿童也不例外。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病例,看看当代父母怎么就让孩子患上了这可怕的强迫症,强迫症的症状又是怎样的以及父母们如何预防儿童强迫症的产生。

  16岁的强迫症儿童方小同是一名胆小怕事、小心谨慎、力求十全十美的孩子。他做完作业总不放心,反复检查。老师让他出班级的黑板报,他总觉得不满意,画了擦,擦了再画。

  第一次给同学写信,刚写几句觉得写得不好就撕了重写,反复撕了十几页纸;写完信装入信封,还要拆开看看会不会装错。每天回家写作业时台灯放得高了,认为照明度不够,放低些,又怕光太强,会损害自己的视力,他便反复将台灯抬高些,放低些……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强迫症状是指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专家在此说到其实孩子患得强迫症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家长的因素,所以请家长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孩子喜欢追求完美的心态,有时也源于父母虚假的赞扬

  为了赢得父母的爱或赞许,很多孩子极力表现自己。有些孩子做事的时候希望有人给自己打分数。他们认为得到表扬是自己获得的成就,在这样的成就感中,孩子不惜用磨蹭这种方式去体验快乐。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表扬很吝啬,孩子就会更加努力。如果妈妈对孩子做的什么事情都说好,就更加增长了表现欲。有的孩子出一点儿差错就张皇失措,因为没有了妈妈的肯定。这样的孩子内心极其脆弱,或者没有安全感。

  二、父母过高要求会让孩子强迫自己完美

  孩子十全十美是很多父母的愿望。爸爸妈妈事业成功也希望把成功感扩展到家庭,孩子自然成为塑造的对象。当孩子不能像他们期望的那样成功,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事业上的光环也暗淡了。很多孩子智商极高,以爸爸妈妈为榜样、为爸爸妈妈自豪,于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力争做得完美。长期下去,孩子得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三、为达到父母的要求而反复涂改会让孩子烦躁

  妈妈不准孩子犯错误,犯错误就要受惩罚。例如:什么东西都不准放错了地方。如果忘了本书在桌子上,妈妈就会严厉批评,说孩子是“猪”,是“狗脑子”,是“笨蛋”等等,或者总是评价孩子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如别人,急了的时候还会扇两巴掌。妈妈认为这是为了让孩子有好的习惯,却不知道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孩子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父母的标准,就会思考:既然达不到,为什么还要争取呢?所以有些孩子就干脆自暴自弃,或者和妈妈对着干。

  针对儿童强迫症的危害以及产生原因,专家建议在对孩子治疗时,家长们也要从自身找原因,进行改正。

  父母们自身也要训练

  每天给自己点时间享受生命。

  每天减少“应该、不应该;对、错;不、不是”等绝对性语言。

  每天默念:“他还是孩子!”

  每天给孩子一个笑脸。

  每天提醒自己:吹毛求疵会令孩子不舒服。

  每天说一句幽默的话。

  每天有一件事情不和孩子较劲。

  每天给孩子提出一个正面的建议。

  此外,面对磨蹭的孩子,妈妈要学会给自己做心理调适。家长心态平和了,在管理孩子的时候语气就会平和,孩子更容易接受。

  强迫症行为的本质

  强迫症是一种自我作斗争的疾病,面对这种心理疾病如何从根本上去治疗呢?要想治疗强迫症的第一步就是要认清强迫症的本质。

  你之所以要反复的检验来确定一些事情,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是强迫行为的一个错误连接,正是因为强迫行为可以暂时缓解我们的焦虑,所以我们认为除了实施这些行为就没有办法减低焦虑,正是由于这种认识才始强迫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我们会错误的认为如果不实施强迫行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无法做任何事情。而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实施强迫行为,我们的焦虑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降低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很多朋友认为我们自己根本无法控制这些行为,想想在过去的岁月里有没有在什么特殊的时候或者有什么紧急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完全控制了强迫行为呢?

  另外,想想我们怕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怕的并不是东西没有摆放整齐,也不是怕扔垃圾时把有用的东西扔掉,怕的也不是自己打错字或看不懂文章,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而已。我们真正怕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这是问题的根本,针对这个根本,那我们的解决之道应该是使自己不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看看我们的强迫行为是不是针对这个根本在解决问题呢?很显然,我们的强迫行为并没有针对这个根本,强迫行为并没有使我们不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那为什么强迫行为还会缓解我们的焦虑呢?这是因为强迫行为把我们的不确定感变成了确定感,当我们的不确定感消除了,变成确定感了,所以我们就不焦虑了。想想,我们在没有检查之前,我们不能确定东西是否摆放整齐,当我们反复做了几次之后,我们就确定已经摆放整齐了。这里就很清楚的看到,强迫行为是把我们的不确定感变为确定感。而问题的根本是我们害怕不确定的感觉,强迫行为并不能使我们不怕不确定感。所以,我们通过强迫行为并不能使我们的强迫症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本来怕蛇,一旦我们看到蛇,我们就找个厨师把蛇做成一盘菜,我们不怕这盘菜。我们错误的认为这样做了就解决了我们怕蛇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样做根本没有解决我们怕蛇的问题。我们下次见到蛇还是会害怕。这样,我们每次见到蛇就会想办法把蛇做成菜,这个把蛇变成菜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强迫行为。所以,无论我们把多少蛇变成了菜,我们仍然还是怕蛇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坚决的阻止原来的这些强迫行为,而是去学会忍受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这样慢慢的习惯了我们就不再害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了。我们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

  强迫症行为的本质是害怕不确定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付出某些行为了没有,治疗强迫症的根本方法是去学会忍受这种不确定的感觉,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拔毛癖

  一名 12 岁的女孩儿,其额顶处中央头皮存在大面积、不规则的脱发,体格检查提示,脱发区域散在不同长短头发,其间还存在结痂,余下头皮正常。

  该报道为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 HELM 教授于 2012 年发表在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CCJM)杂志上的一则病例。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女孩儿最像什么疾病?

  A: 斑秃

  B:毛发扁平苔藓

  C:盘状红斑狼疮

  D:拔毛癖

  E:毛囊退化综合症

  正确答案是 D:拔毛癖。

  拔毛癖,表现为强迫性的拔出自己的头发。若脱发区域呈现不规则的形状,脱发区域的头发长短不一,并有抓痕,则应该首先考虑拔毛癖。

  当毛囊缺乏毛干、出血、毛发出现畸形碎片,则需要考虑活检来进一步确诊。

  一、诊断线索

  拔毛癖也许会表现出明显的脱发,脱发区域往往不规则,经常呈现锐角或扇形边界。

  脱发区域的典型特点是存在短且破碎的头发,是因为脱发区域新生的头发太短,很难抓住并拔掉。

  虽然脱发在头皮处最为明显,但其他地方也同样可以出现脱发,如眉毛和睫毛。

  抑郁、焦虑和其他修饰行为如抓挠皮肤和咬指甲可能与拔毛症有关。家庭史也不可忽视,有时候拔毛癖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也会产生强迫性拔毛行为。

  此外,询问拔毛时的个体感受也非常重要,在产生拔毛行为的时候,有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

  尽管拔毛癖导致的系统性并发症很少见,但是一些患者会吃掉拔掉的毛发,这些毛发也许会残留于胃襞内,最后形成毛粪石。

  对于拔毛癖的诊断,通常基于对患者拔毛行为的问询。询问患者其拔毛习惯是否由于头发的感觉,还是可以使他们镇静下来,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

  通常这些原因都足以确诊,不需要活检来进行确认。对脱发区域的活检可提示一些改变,如空毛囊、出血、真皮层毛干碎片化、退化毛囊数量增加。

  二、鉴别诊断

  斑秃与退化期毛发数量增加有关,但斑秃的特点是在毛囊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毛发扁平苔藓的活检特点是沿着真皮与毛囊连接处以及坏死角质细胞处呈现空泡化。

  皮肤红斑狼疮的特点是基底膜增厚,表皮 - 真皮交界处有免疫复合物沉着,毛囊被角蛋白阻塞,沿着真皮与表皮的连接处呈现空泡化。

  毛囊退化综合征的特点是内根鞘的过早脱屑,以及纤维束的增加。

  关于拔毛癖的病理机制现在还不得而知,且预后差异较大。也许该病存在家族史,因其存在一定的遗传率,也可发生于外部应激事件之中。

  三、治疗

  幼儿常可进展为拔毛癖,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需要正式干预,年龄稍微大点的儿童,心理治疗也许有益。

  在关于治疗拔毛癖的药物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氯丙咪嗪疗效更为有效;某些患者也可以选择氟哌啶醇,因为已证实其益处。

  尽管对儿童拔毛癖没有相关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但是对于成年而言,乙酰半胱氨酸颇具治疗前景。对于一些特定的拔毛癖患者,运用多学科综合性的方法治疗则是最佳策略。 

  强迫症煎熬都市白领

  深夜下班,继续打游戏、上网、看书,就是不愿意去睡觉,非要熬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走到小区门口,突然怀疑家里门窗没锁好、煤气电源没关闭,于是忍不住回去反复检查;过分依赖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

  26岁的李诺(化名)有比较严重的锁门强迫症,每次出门都一步三回头,总是怀疑门没锁好,经常已经走到小区门口,又爬上楼梯跑回去打开所有的门,逐个检查一遍,再锁一遍,严重的时候要返工三四次,她为此很是苦恼。有时候和朋友出去吃饭,走到餐厅门口突然想起车门是不是没锁,又神经兮兮地返回去查看。虽然这个毛病一直困扰着她,她也没有想过要去看心理医生。

  一网友“文同学”更容易怀疑自己,“我每次走在路上,若有人碰巧多看我一眼,我会立刻开始揣测,是否脸上挂着大鼻涕?还是身上有块大泥巴?或者是别的出丑的事情我没有发现……”

  手机24小时不离身,尽管开着铃声,但每隔几分钟就要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唯恐漏掉了短信、电话;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网页几秒钟刷新一次,不放过任何一点更新;经常毫无原因地重复同样的话语几次;反复洗手,每次都要花好长时间……这些强迫行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

  根据大量的案例分析,心理学专家发现,强迫症患者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特征:性格相对较内向,甚至自闭;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考,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等。

  目前,强迫症已经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案例中,强迫症患者占到10%左右,多在35岁以下,且以都市白领为主,而且强迫症状已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强迫症的痛苦有哪些]相关文章:

1.强迫症患者的痛苦人生

2.强迫症有哪些症状

3.强迫症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4.强迫症有哪些常见症状

5.信息强迫症有哪些信号

6.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

7.强迫症有哪些坏处

8.强迫症的自我疗法有哪些

9.改善强迫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10.强迫症的类型有哪些

强迫症的痛苦有哪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