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健康成长,除了身体,还有心理,大家看看下面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吧!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2.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它们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上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其中,高级神经中枢指(大脑)。
6.(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7.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8.英国哲学家(洛克)摒弃了传统的性恶论和性善论,指出儿童天生既不是善良的,也不是罪恶的。
9.(卢梭)指出。儿童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能催熟,不应体罚,教育要注意个别差异,不要造就“稚气的博士和衰老的儿童”。
10.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2.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我们把研究分为(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大类。
13.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可以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4.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元分析研究),第二层次是(发展理论)的研究。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3.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4.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个性心理: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成熟水平,与其遗传素质、社会关系、所受教育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整个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成为个性。
6.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成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测,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并加以比较。
7.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指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测(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1)纵向研究的优点:可以使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地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缺点:耗时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2)横断研究的优点:较短时间得到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缺点: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抽样误差,造成虚假结果。
2.作为一门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又十分重视发展的差异性。为什么?
(1)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要求。
(2)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也就是承认发展的多元性,承认不同发展条件(包括不同的生理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合理性。这是学科人文化嗯体现,也是社会认识进步的反映。
3.如何理解个体发展中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2)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就是主体对客体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向外和向内两个不同方向。主客体相互作用向外可以把人的认识对象加以组织使这些外部对象与人的认识形成特定的关系,主客体相互作用向内可以将人的动作加以组织,连接成头脑内部连贯的,概括的,简缩的智力活动。
4.如何理解个体心理发展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不矛盾,可以把它们看作对立的统一,即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连续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完善和提高。在新阶段中,前一阶段并没有消失,而且被整合在其中。新阶段表面上是突发的,但实质上是从先前的阶段中衍生出来的。各个发展阶段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逐级包含。新阶段的发展内涵既是新的构建,有是对原有水平的重新塑造。
(2)心理的发展阶段在内部是连贯的,有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既没有绝对起点,又不是间断跳跃的不断建构的发展全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相关文章: